✈️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華爾街之狼:別唱衰了 馬斯克真的要將人類殖民到火星
許多人以為馬斯克只是個亂花錢的億萬富豪,他隨便亂花錢開公司,然而華爾街之狼認為馬斯克開的每間公司與瘋狂冒險的背後,其實都是預備實現人類史上最大膽的殖民計畫:打造一個人類移民到火星的基礎設施。馬斯克真的想把人類送去火星居住,他的好友 Cathie Wood 也曾經在訪談中提過多次,這是馬斯克的終極夢想。本文摘自 Jordan Belfort 的電子報,他是電影「華爾街之狼」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的原形人物,現在是作家和教育家。馬斯克與川普鬧翻後,一片唱衰聲,但華爾街最貪婪的代表性人物講解為何馬斯克是認真的,他鉅細彌遺的揭露馬斯克看似零散的亂開公司,實際上是一套縝密的戰略計畫,甚至創業家可以把馬斯克的謀略大志當成仿效範例。以下為整理編譯報導。
Tesla:火星的交通運輸與儲能命脈
在沒有內燃機可用、且能源極度稀缺的火星,Tesla 扮演的是運輸與能源核心的角色。除了電動車,真正為火星鋪路的是 Tesla 的電池技術與能源儲存系統。火星的光照僅為地球的43 %,還有可能長達數月的沙塵暴。為此,Tesla 正在打造能應對極端環境的 Megapack 儲能設備,為整個殖民社會供電。
The Boring Company:為人類建造火星地下城
火星表面不宜人居,大氣層稀薄,且長年受致命輻射轟擊。在這樣的星球上,人類不可能生活在地表。馬斯克的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正在研發的不是地球上的地下鐵,而是火星的地下城市。
The Boring Company 不是只在拉斯維加斯和洛杉磯挖洞,它正在加速精進挖掘建造地下城的技術,連接兩大城市的地底隧道將成為建築火星地下城的參考設施。
SpaceX: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唯一選擇
要殖民火星,首先得能到達。SpaceX 是目前唯一擁有可回收、可快速生產火箭的企業。這不只是運輸問題,而是建立一條地球直達火星的關鍵。
當你將 SpaceX、Tesla 和 The Boring Company 結合起來,一個完整的「三位一體」交通系統就浮現了,地表上靠電動車移動、地下靠隧道、星際則由火箭連接。
Tesla 機器人:火星上的第一批居民
將 500 萬人送上火星太昂貴也太危險,但派遣數百萬具機器人則可行。馬斯克打造的機器人是為了在無需食物、氧氣或庇護的情況下,於火星惡劣環境中可進行測試的作業。從建設棲息地、挖掘資源到搭建基礎設施,這些 Humanoid Robot 類人機器人就是火星前哨部隊。
火星的能源藍圖:Tesla Energy / SolarCity
火星沒有電網,也沒有燃煤與核能設施,但有的是大片無人空地。Solar City 與 Tesla Energy 的太陽能板與儲能系統,將在這樣的環境中發揮最大效用。在這裡,能源供應不再是城市等級,而是「行星等級」的佈局。
xAI:火星的中樞神經系統
不能用管理一座城市的方式來管理整個火星殖民地。xAI 的真正用途,不是搜尋引擎或聊天機器人,而是一套能夠協調整個星球資源與任務的 AI 系統。它將處理遠距工作、機器人力管理、生命維持、供應鏈,以及最終的火星地貌改造。
Neuralink:人類意識的備份計畫
當殖民火星成為一場賭注,人類意識也需要備份。Neuralink 的腦機介面技術,最終目標是讓人類意識得以數位儲存與轉移。即使殖民失敗,馬斯克仍希望人類智慧可以延續。
綜觀這一切,馬斯克打造的不是七間彼此無關的企業,而是一套行星規模的垂直整合系統:
SpaceX 讓人類登上火星
Tesla 機器人建設火星基地
The Boring Company 打造地下城市
Tesla Energy 提供能源
Tesla 負責運輸
xAI 營運指揮中心
Neuralink 保留人類意識
從火星計畫中學如何創業,給地球企業家的啟示
Jordan Belfort 在電子報的末尾總結寫道,馬斯克的創業思維模式不是科幻小說電影,而是對創業家的深刻啟發。馬斯克不只開公司,而是建構一個相互支援的生態系,包括以下重點:
解決未來問題:不針對當前市場,而是提早佈局未來20年的挑戰。
讓限制成為優勢:火星的惡劣環境正是創新的來源。
極端測試推動產品進化:為火星設計的技術,將在地球上所向披靡。
掌控核心技術,避免平台依賴:從火箭到晶片,每個關鍵技術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副業推動主業:每個「看似分心」的專案,其實都在為主要任務鋪路。
建立備援路徑:就算一條路失敗,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到達目的地。
寫下你的「火星任務」
每位企業家與創業者都可以寫下屬於你的「火星任務」那個看似不可能的最終目標,然後開始建構你今天就能打造的技術與資源。「普通公司爭奪市場,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馬斯克的夢不只是移民火星,更是一場激發人類潛力的演習。
這篇文章 華爾街之狼:別唱衰了 馬斯克真的要將人類殖民到火星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