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中遞歸算子的應用與局限:從算法穩定幣到未來設計

robot
摘要生成中

遞歸算子在DeFi中的應用與局限性

近期,算法穩定幣成爲了區塊鏈領域的熱門話題。許多人對此充滿興趣,認爲它可能超越傳統的抵押穩定幣或自動做市商(AMM)模式,甚至期望它能實現比特幣未能完成的目標:一個完全去中心化且自動調節的全球貨幣體系。這種想法的產生,除了對區塊鏈和貨幣本質理解不足外,還源於算法穩定幣引入了新穎的遞歸算子概念。

遞歸算子是指在連續的智能合約變換中,將上一個狀態作爲輸入並反復循環產生下一個狀態的操作。這種設計在區塊鏈環境中很自然,因爲鏈上數據的公開性和智能合約的串行特性構成了一個時間序列。對同類操作進行遞歸處理可以產生非線性結構,甚至幾何級數效應,形成強烈的正反饋特徵,符合鏈上博弈的自增強屬性。

然而,單純的時間序列遞歸並不理想,因爲它使得未來狀態完全由當前狀態決定。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多重遞歸算子:在狀態變化間引入新信息,體現博弈特性,產生不可預測性。這種不可預測性又受遞歸算子影響,形成共同預期,反作用於其他算子,創造可控的預期屬性。

以簡單的算法穩定幣爲例,定價算子產生價格Pt,擴張總量Mt是Pt的函數,而Pt+1又依賴於Mt。這樣,Mt+1和Mt通過定價算子建立了間接遞歸關係,形成周期性負反饋,理論上應逐漸趨向價格穩定。但這種設計基於供需曲線均衡,其博弈過程在二級市場進行,精確度不足,可能導致傳導過程緩慢,難以形成穩定均衡。

遞歸算子不僅可以提供負反饋,也可以設計正反饋機制。例如,某些系統中的回購機制就是典型的正反饋遞歸算子:回購減少市場供給,推高價格,提升系統性能,滿足更多需求,帶來更多收益,進而增加回購,形成良性循環。

從數學角度看,遞歸算子能否構建穩定的短週期屬性尚不明確。因此,僅依賴遞歸算子構建的穩定幣很難收斂到穩定結構。特別是當算法穩定幣通過改變總量間接影響供需關係時,其傳導性更慢,達到穩定均衡的約束條件更多,實現自身目標的難度很大。

在多重遞歸算子中,引入新信息的步驟至關重要。區塊鏈的一般均衡屬性確實容易引入更多信息,這些信息在特定博弈結構下具有一定不確定性,但又有框架性特徵。這些信息與遞歸算子結合,可能產生整體預期,從而給人一種穩定性的錯覺。如果不基於嚴格的博弈論分析,很難全面把握整體均衡屬性,這種屬性可能與預期相反。

未來的算法穩定幣設計可能需要探索引入某種隨機性,假設對信息的依賴爲零。這種隨機性與遞歸算子結合反而可能更容易產生穩定性狀,因爲它脫離了博弈結構,更多體現了算法特性。

在設計中,如果引入信息的步驟或獨立算子過多,遞歸算子的效應會逐漸減弱。因此,遞歸算子存在反饋強度指標。如果DeFi設計追求強化正負反饋,就需要減少引入新信息的次數;如果追求長週期回歸,則信息流引入本身應具有一定週期屬性。

目前,大多數DeFi項目的遞歸算子都結合了價格序列,因爲價格博弈是信息最集中且難以預測或控制的博弈形式。但很多項目依賴AMM機制而非去中心化預言機,這可能導致遞歸過程變成確定性或可控制過程,與遞歸算子設計初衷相悖。

此外,許多項目設計的遞歸量與決定價格序列的供需變量並非直接關聯,而是與資產總量相關。這可能導致無法直接作用於二級市場,算子的傳導可能出現偏差。

未來,DeFi領域應該探索更多變量與遞歸算子的結合,特別是反映全市場博弈難度的參數。在設計DeFi時,需要對遞歸算子進行細致的信息傳導機制分析,以避免被預測和控制。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MechanicalMartelvip
· 07-14 13:47
开摆了 不如整个老龄化usdt
回復0
DA_Odreamervip
· 07-13 15:08
有点意思 算稳得亏我躲得快
回復0
NotAFinancialAdvicevip
· 07-11 16:18
装啥高大上 还不是luna二期
回復0
MEV猎手阿福vip
· 07-11 16:07
又搞高深的 怕了怕了
回復0
Anon4461vip
· 07-11 16:00
玩玩而已,能撑多久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