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Web3 AI泡沫破裂後:去中心化AI的真正價值與發展趨勢
AI Agent泡沫破滅後:Web3 AI的真正價值何在?
引言
2023年第四季度,AI代理人賽道呈現爆發式增長,市值從幾近爲零迅速攀升至200億美元以上。各類"智能體"一時間風靡全球,從搞笑有趣到自動炒幣、幫你賺錢的"金融代理人",再到投資其他代理人的DAO,甚至出現了"人類與代理人共治"的組織,玩法豐富多樣,令人眼花繚亂。
然而,這股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泡沫破裂後,許多項目相繼倒閉。不過,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AI基礎設施項目正在逐漸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真正的價值開始顯現,下一波Web3 AI浪潮正在醞釀之中,這次可能不僅僅是炒作,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衆所周知,每當出現新的賽道或熱點時,市場往往會忽視基本面。只要項目看起來熱鬧、有噱頭、Demo漂亮,不管實際用處大小,市值都能輕鬆突破億美元。
在這波浪潮中,一些項目憑藉出色的敘事能力,精準捕捉市場需求,佔據用戶心智。開發者紛紛在其平台上發布項目,散戶也跟風炒作。
隨後,一個開源AI項目出現,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它讓任何開發者都能輕鬆上手,自主創造價值。這一理念迅速引發廣泛共鳴,社區快速壯大,GitHub上的star和fork數量呈指數級增長。
某AI生態的總估值一度突破50億美元,另一個開源項目高峯期也接近一半的體量。其他一些有趣的AI代理人項目,市值也曾一度突破10億美元。
然而,如今的市場格局已發生巨大變化。新推出的、表現不俗的代理人項目,市值大多在3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老項目的市值也壓縮到1000萬到5000萬美元區間。整個板塊的估值天花板被壓縮,總市值從巔峯時期的200億美元下降到現在的40-60億美元區間。
基礎設施崛起,Web2 AI加速發展
當前市場不再盲目追捧那些"看似厲害"的泡沫項目,而是開始關注真正的基本面。特別是在Web2的AI模型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人們更加關注基礎設施和去中心化AI的長期價值。
各大科技巨頭的AI模型幾乎每月都在更新迭代,變得更強大、更快速、更智能。例如,最近某知名AI助手的圖像生成功能一經推出,立即引發了"吉普力風"圖片的熱潮,迅速刷屏。
Web2的消費者產品端也在飛速進化。由於底層AI能力的增強,許多以前無法實現的產品體驗現在都能實現了。新興的AI開發工具大幅提升了開發者的工作效率,功能更新又快又多。AI代理人和智能工作流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而且入門門檻越來越低。對用戶來說,更換工具幾乎沒有成本——哪個不好用或價格昂貴,立即就能找到UI更優、體驗更佳的替代品。整個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但也推動了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加速落地。
數據主權覺醒:誰才是真正的數據主人?
在這一切高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一個問題:現在到處都是各種AI代理應用,但它們大多數使用的都是中心化技術——那麼,我的數據到底歸誰所有?我的聊天記錄會去向何處?如果我與AI討論了一些私密內容,它真的會保密嗎?還是會被上傳、分析、用於訓練其他模型?
這個問題在某知名AI公司最近的更新之後變得更加突出——其聊天機器人的"記憶功能"現在可以引用用戶過去所有的對話,生成更個性化的回應。這項功能確實很酷,想象一下,未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AI私人助理、聊天伴侶、情感支持......但這也意味着,用戶的數據會被某個平台"長期持有",用戶不再是數據的主人。
一旦他人控制了你的對話、偏好、情緒甚至生活習慣,那後果可能就不僅僅是"體驗更好"那麼簡單了。
這也是爲什麼"數據主權"這個話題正在成爲AI + Web3的下一個重點。真正屬於用戶的數據,才是最有價值的未來。
去中心化AI(DeAI)的崛起
早在去年就有預測指出,到2025年第二季度,去中心化AI會真正走入大衆視野。特別是在人們對隱私安全、數據所有權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那些能提供保密性、可驗證性、用戶數據歸屬透明性的底層基礎設施會獲得更多關注和使用。
目前我們看到三個主要方向的趨勢正在浮現:
一、Web2 AI的VC趨勢
二、Web3 AI的VC趨勢
三、Web3 AI的散戶趨勢
這些趨勢交織在一起,共同推動DeAI從概念走向實用階段。2025年將是驗證去中心化AI價值的關鍵時刻。
Web2 vs Web3 AI:完全不同的節奏和玩法
Web2市場體量遠大於Web3。許多傳統企業正在尋求利用AI轉型,優化自身業務流程——例如:獲取更多客戶、提升轉化率、增加銷售額等。這類企業通常都有明確的需求,很多還集中在某個細分領域,因此他們希望找到能精準解決自己"特定痛點"的AI工具。這也吸引了衆多年輕創業者,瞄準這些細分需求開發垂類AI代理人。
相比傳統SaaS,AI代理人能帶來的效益更直接——要麼大幅節省成本,要麼直接吸引更多客戶創造收入。因此,這類AI工具的訂閱價格也能賣得更高,許多初創公司上線幾個月就能實現年營收百萬、千萬美元,這並非沒有道理。
但Web3的玩法完全不同。區塊鏈本身就是爲去中心化AI(DeAI)量身定做的基礎層。所有行爲可以鏈上驗證,不可篡改;天然提供去信任的環境;支持去中心化的計算;用戶可以真正擁有自己的數據、模型和使用場景。簡而言之,Web3 AI的未來將讓用戶了解自己的數據被如何使用、理解AI的決策過程、自主掌控模型和用例,甚至從中獲利。
Web3的風投機構已經開始爲這種未來下注。
爲什麼散戶青睞AI agent
對Web3散戶來說,DeAI(去中心化AI)確實比較難以理解:充斥着大量新詞新概念,聽起來就像外星語言。因此,最初他們最容易被那些看得懂、有趣好玩的AI代理人吸引——比如會說話的聊天機器人,能講段子會整活的那種。這種"娛樂型AI代理人"確實很吸引人,但時間一長,散戶也開始發現這些東西似乎沒什麼實際用處。再加上近期市場行情不佳,大量無用的項目逐漸被淘汰,而那些有實際價值、能提供功能的代理人雖然估值也有所下降,但仍然存活。
這波"洗牌"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只有具備實際用例和核心產品能力的AI項目才有未來。於是,項目方開始轉向兩個方向:要麼自主開發真正的AI產品,解決實際問題;要麼與真正具備技術實力、有價值的DeAI項目合作。
這種轉變帶來兩個積極影響:讓大家開始關注原本"看不懂"的底層基礎設施;讓AI代理人不再只是表演工具,而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一些項目已經成爲典型案例——不僅功能強大,還順帶將一些先進的DeAI技術帶到了大衆視野中。這表明一個趨勢:散戶雖然不懂技術,但他們會慢慢被"真正有用"的產品教育。
某些去中心化AI生態系統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是普通人也能參與投資的平台。目前大多數DeAI項目還處於早期階段,只有風投或"圈內戰略合作夥伴"才能投資,許多項目甚至還沒發行代幣。但這些生態系統不同。用戶可以直接用代幣投票支持看好的子網(subnet),相當於"換倉"進入這些DeAI項目的子代幣,提前布局。
雖然之前也有人批評過:跨鏈橋、交易體驗有些麻煩......但這些生態系統的底層技術、產品邏輯,以及整體氛圍確實很強大。特別是某些團隊的存在,讓整個生態的UX/UI設計更朝着"用戶友好"的方向發展。因爲在這些生態系統的機制中,每個子網要想獲得更多獎勵(挖礦激勵),就得靠市場認可——誰有用、誰強,誰才能獲得更多分發。
因此,對這些子網來說,"讓用戶理解你在做什麼"變得至關重要。一些團隊正在致力於這件事。他們的產品方向非常明確:爲普通用戶優化UI/UX。他們不僅有多個實用的子網(比如一些自動化機器學習平台,用戶可以直接在上面訓練模型,只需點擊幾個按鈕就能運行起來),還推出了一些旗艦產品:例如AI Agent平台,用戶可以像拖拽圖塊一樣創建AI Agent,真正實現"零代碼搭建AI代理人"。這種體驗有點像Web3版的"傻瓜式AI工廠",非常適合不懂技術的用戶入門。
總的來說,這些生態系統不僅在技術上處於DeAI項目的前沿,而且在普通用戶參與友好度上也走在最前面。這種產品邏輯清晰、用戶友好的團隊,正是讓這個生態變得有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Web3 AI主導的大變革時代。過去那種依靠炒作拉高市值的泡沫已被實際的基礎設施、去中心化AI和真實的應用場景所取代。無論是企業在Web2中利用AI優化業務,還是散戶在Web3中體驗新型代理人的便捷,未來的數據主權和用戶參與都將成爲關鍵。Web3 AI還遠遠沒到高潮,真正的戲碼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