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传统AI与区块链AI融合 开启分布式智能新范式
近期观察泛AI领域的发展趋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传统AI正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演进,而区块链AI则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实用性阶段。这两个领域正在加速融合。
传统AI领域的最新动态显示,本地智能和离线AI模型正在普及。这反映出AI模型正变得更加轻量化和便携。AI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大型云计算中心,而是可以部署到智能手机、边缘设备,甚至物联网终端上。
同时,一些AI助手通过多智能体通信协议实现AI之间的对话,标志着AI正从单一智能体向群体协作转变。
这种发展趋势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当AI载体高度分布式时,如何确保这些分散运行的AI实例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决策可信度?
这种需求变化遵循了一定的逻辑:技术进步(模型轻量化)导致部署方式改变(分布式载体),进而产生新的需求(去中心化验证)。
另一方面,区块链AI的发展路径也很有意思。早期项目多以概念炒作为主,但近期市场开始关注更深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AI专用公链等底层架构的系统性构建。
业内开始出现在算力、推理、数据标注、存储等各个功能层面的专业化分工。例如,有项目专注于去中心化算力聚合,有的构建去中心化推理网络,还有一些在联邦学习、边缘计算、分布式数据激励等方向发力。
这反映了区块链AI领域的一个发展逻辑:概念炒作降温后,基础设施需求显现,推动专业化分工出现,最终形成生态协同效应。
有趣的是,传统AI的需求"短板"正在逐渐靠近区块链AI可提供的"长处"。两个领域的演进路径正在交汇。
传统AI在技术上日益成熟,但缺乏经济激励和治理机制;区块链AI在经济模型上有创新,但技术实现相对落后。两者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事实上,这种融合正在催生一种新的AI范式:结合链下"高效计算"和链上"快速验证"。在这个范式下,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具备经济身份的参与者。算力、数据、推理等资源重心仍在链下,但需要一个轻量化的链上验证网络。
这种组合既保持了链下计算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又通过轻量化的链上验证确保了可信度和透明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人认为区块链AI是伪命题,但如果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就会发现AI的快速发展并不会区分传统和区块链技术,只是人的认知偏见会这样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