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特幣、NFT到RWA發展的邏輯

推動區塊鏈不斷引向現實世界,注重解決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是區塊鏈技術研發與落地應用的必然方向。RWA是指將現實世界中具有內在價值的各類有形或無形的真實資產的權益份額化、通證化,值得積極探索,但也存在重大挑戰,必須積極而穩妥推進。

比特幣交易

比特幣自2009年初正式面世,成爲純粹的區塊鏈“原生(鏈生)加密資產”(也被稱作加密貨幣、數字資產等)。但比特幣的區塊鏈高度封閉,僅具有“區塊推送成鏈、挖礦產幣以及幣在節點之間的轉讓、分布式驗證與記錄”的功能,而且其運行效率低、成本高,除得到技術極客追崇外,很難形成良好的應用場景,難以實現其價值。

在比特幣基礎上,2013年以太坊區塊鏈及以太幣推出,不僅運行方式做出改進,而且增加了智能合約功能,提高了效率,還支持用戶在其開源系統(如ERC-20)上通過ICO(首次數幣發行)募集比特幣、以太幣等鏈生加密資產而發行新的 “衍生加密資產”(實質上屬於加密證券資產)。衍生加密資產的發展又助推了比特幣、以太幣等鏈生加密資產的價格漲,使加密資產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與投資。

比特幣、以太幣等各種加密資產,其本身運行的區塊鏈體系,可以說是去中心、高匿名、公開透明的,在同一區塊鏈體系內,可以實現點對點快速轉移,“就像發送短信一樣快捷安全和低成本”。但不同加密資產區塊鏈體系卻完全是相互獨立的,跨鏈之間很難實現點對點適時交易與轉帳,其轉換效率很低,成本很高,不通過與法幣的交換都難以完成。

然而,比特幣、以太幣等區塊鏈本身並沒有與其他加密資產或法幣兌換以及借貸計息等功能,所以,與其他加密資產或法幣的兌換,必須與專門的加密資產交易平台(交易所)連接才行,由此催生出專門的加密資產交易所行業

同時,由於傳統的法幣支付清算體系尚難適應加密資產線上7x24小時全球化交易的需求,由此又催生出與某種法幣等值掛鉤的法幣穩定幣,如USDT、 USDC等(曾經有人設想不跟法幣掛鉤,而是打造純粹的算法穩定幣,但沒有真實價值支撐,很容易形成欺詐,實踐證明根本行不通),作爲連接法幣與加密資產交易的媒介穩定幣實際上是其掛鉤貨幣的代幣,必須接受各國代幣運行的監管。其本身也存在與法幣交易的市場價格,其市場價格只是基本穩定,而非絕對固定不變)。

由此就增加了加密資產新的運行環節,而且加密資產交易所、法幣穩定幣(包括發行人、運行平台、儲備資產托管與審計機構等)都是中心化運行和管理的,在此基礎上運行的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去中心、安全性”,實際上存在很大風險隱患。

另外,比特幣等鏈生加密資產,並非現實世界的實物資產(與黃金不同),而只是特殊的數字資產,一旦失去信任,將灰飛煙滅一文不值。其總量與單位時間內新增量完全由系統設定,不可根據可交易財富價值變化而相應調節,不符合貨幣總量必須跟隨可交易財富價值總額的變化而相應變化,從而保持貨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本質要求,更不可能顛覆或取代主權貨幣成爲世界貨幣(其本身仍需要以法幣標識其價格),其價值主要依靠其真實應用空間的大小(需要努力拓展應用場景)以及人們的信仰與供求關係的變化。比特幣可供交易的量非常小,其價格非常容易大起大落,而且越來越被少數人所控制,漲價成爲投資者根本性收益來源,根本無法實現所謂的公平公正。

比特幣、穩定幣的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於,給貨幣表現形態或運行方式提供了新的啓發與嘗試:貨幣注定要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需要加密的不再是貨幣本身,而是貨幣錢包(帳戶編號),通過一串特殊數碼,將戶主身分、公鑰私鑰、智能合約、帳戶餘額等要素包含在內,運用加密技術確保其安全,在此基礎上,貨幣的支付清算可以在普通的公共互聯網上運行,而無需在特定局域網及專用線路上運行,從而大大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這爲法幣數字化提供了重要借鑑

至於那些衍生加密資產,本質上屬於數字化權益類證券產品,其募集資金很難創造出預期價值(ICO發幣項目成功率非常低),如果ICO得不到嚴密監控,投資者的利益很難得到有效保護,很容易被通過ICO發幣的實控人或其團隊剪羊毛割韭菜(如卷款潛逃)。

由此,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交易,盡管總體在不斷升溫和擴大影響,但卻難以解決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其真實價值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而且還隱藏很大合規監管(包括稅務監管、銀行保密法、反洗錢與反恐怖輸送、金融制裁和投資者保護等)風險

NFT交易

2017年,以太坊區塊鏈系統上一個叫做CryptoPunks的像素頭像項目出現,其每個像素頭像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由此形成一種新的可交易品種,被命名爲“NFT”(Non-Fungible Token,直譯爲“非同質化通證”,實質是不可分割、獨一無二的數字加密資產。有人將“Token”譯爲“代幣”不妥,因爲“幣”必須是同質化可分割的)。

NFT不再完全是鏈生加密資產或衍生加密資產,而是現實世界中可以加密保護和收藏展示的圖片、藝術品、遊戲、卡牌乃至虛擬房地產等的數字化可流通加密權益證書(通證),以方便其交易流通並實現更好的所有者權益保護。由此,數字資產不再只是單指加密資產(加密貨幣),而是包含同質化的加密資產與非同質化的 NFT 加密資產兩大類型。

現在的NFT主要基於以太坊區塊鏈體系發行、交易和流轉,由於以太坊網路運行效率偏低,手續費較高,大多數NFT交易市場都未完全脫離中心化,而且由於鏈上無法存儲大文件,NFT的相關圖片、視頻等文件依然採取鏈下存儲的方式,只是將這些文件的Hash值存儲在鏈上,對NFT持有者來說存在很大隱患,對NFT的保護不足,投資者普遍出現損失,監管隨之加強,反映出NFT的發展存在自身缺陷,難有大的空間。

NFT的出現,還是開啓了人們將現實世界真實資產份額化、通證化以增強其交易性、流通性的探索。

RWA交易

RWA(Real World Assets),是指將現實世界中具有內在價值的各類有形或無形的真實資產(包括房地產、商品、股票、債券、信貸、能源、藝術品、知識產權等)的權益份額化、通證化(Tokenising),使其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廣泛(全球性)交易和管理,通過智能合約提高交易效率,從而提高這些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增強市場透明度和可信度,擴大交易參與者和社會投融資機會。

從比特幣等鏈生加密資產、通過ICO推出的衍生加密資產,以及配套的交易平台、穩定幣,到NFT、RWA,其發展趨勢就是推動區塊鏈不斷引向現實世界,注重解決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創造出更多應用場景和市場價值,推動去中心化金融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新模式與相關技術和服務業(律師、會計、稅務等)的發展。這是區塊鏈技術研發與落地應用的必然方向

當然,這也帶出兩個需要深思的新問題:如果RWA真能充分發展起來,比特幣等加密資產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與空間?法幣穩定幣已經出臺和運行十多年,規則不斷完善,規模不斷擴大,總體比較穩定,那麼,法幣爲何不能借鑑穩定幣的技術直接轉變成爲可以替代穩定幣的數字法定貨幣?

由於底層資產可以大大拓展與豐富,RWA應該存在巨大發展空間,包括可以全球化交易,也將使區塊鏈技術充分發揮作用。但RWA底層資產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管理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如果不能從上鏈源頭上保證其底層資產的真實、合法、準確與交易的有效監管,其交易流轉將存在嚴重問題與挑戰,投資者利益恐難得到有效保護

目前NFT存在的問題在RWA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RWA及DeFi在資產認證、登記、托管、交易、清算等方面,其實際效率和成本與傳統的證券或大宗商品交易所相比,參與者還不夠廣泛、優勢還不夠明顯,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挑戰。僅是發行成功,而沒有最終實現整體的預期收益,都難說是成功的

所以,RWA的發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值得高度關注積極探索。但必須從底層資產上鏈的源頭上確保其真實合法、準確完整,不斷提升其交易流通全過程的安全便捷程度。**在中國,要發展RWA,**需要加快相關技術突破,特別是建立與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與金融監管,鼓勵金融創新(包括加密資產創造、配套的交易平台、穩定幣、NFT、RWA等方面研發),配套的人民幣穩定幣甚至是數字人民幣(需要借鑑穩定幣模式加以改造)也必須跟上

另外,從我國現有的數據資產管理與交易看,實際上還存在很大問題。比如,從數據產生的行爲發起人(法人或個人)角度看,目前普遍存在嚴重的身分信息與交易數據被大量分散到業務經辦方並被其所擁有,但業務經辦方又難以獲得行爲發起人所有(完整的)的交易數據,很多數據又不得不從外部購買,其真實性和準確性難有保證,行爲發起人的身分信息保護與交易數據確權存在明顯漏洞,亟需從行爲發起人與整個國家角度全面歸集交易數據,有效保護身分信息。在此基礎上,才能充分保護行爲發起人對其交易數據應有的權益,並推動數字資產安全高效的交易,充分挖掘數字資產的內在價值。這在推動RWA發展中也必須認真面對有效解決。

由此可見,RWA值得積極探索,但也存在重大挑戰,必須積極而穩妥推進。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1
  • 分享
留言
0/400
考雅思vip
· 12小時前
买点mode吗 #PPI数据公布# #稳定币立法# #NXPC Launchpool# BSV ETHw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