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区块链价格机制革新:从中心化交易到链上博弈
区块链世界的价格机制探索
在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去中心化的价格博弈机制一直是被忽视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崛起,业内外人士才开始对链上价格机制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探索。如何在链上生成更符合区块链本质的价格变量,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方向。
比特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项目,可以说是"区块链"概念的起源。比特币最早的场外交易发生在2010年,一位程序员用10000枚BTC兑换了两张披萨券,从此比特币有了价格 - 0.003美分。这次交易虽然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市场,不具备一般均衡属性,但标志着比特币货币交易属性的萌芽。
随后诞生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为BTC爱好者提供了便利的交易场所,也带来了"价格需求"。矿工、信仰者、资本家、普通投资者等不同群体的参与,逐步完善了比特币的一般均衡属性。然而,随着比特币热度上升,传统金融向加密资产倾斜,中心化交易所的不透明问题也日益严重。我们很难确定中心化交易所显示的实时价格是否可信。
中心化交易所与区块链的交互存在计算单位差异。交易所以毫秒计,而区块链以区块为单位,二者数据处理能力差异较大。这导致转账在链上完成,而交易价格由中心化交易所给出,二者是割裂的。我们难以准确评估交易所显示的价格数据,尤其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加密领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信任"和"安全"成为重要课题。同年,比特币白皮书发布,提出了一个不基于"信任"的协议构想。比特币最重要的特质是去中心化,不受任何主体控制的发行和转账机制。为了解构"信任主体",比特币采用了全网广播确认的方式进行转账,虽然效率较低但高度安全。
经过十多年发展,比特币已成为万亿美元级别的资产。现在进行大额比特币转账已变得轻松,无需信任任何第三方,效率也随去中心化程度提升而提高。相比之下,传统金融领域的大额资产转移则需要繁琐的流程和第三方机构参与。
对于加密资产,价格机制即定价过程,由参与博弈的各方玩家决定。这个市场化的博弈过程能否公示于链上?定价过程能否像转账一样以去中心化方式在链上生成?随着去中心化程度提高、参与博弈人数增加,其安全性和承载能力是否会相应提升?
以太坊的可编程金融为加密领域创新提供了机会。随着DeFi市值和锁仓量持续攀升,价格变量问题变得越发重要。当DeFi承载的资金达到更高规模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建立一个去信任化的价格机制。
目前DeFi协议主要涉及去中心化借贷、交易、稳定币、资产合成、金融衍生品等领域。大多数协议都需要使用链上价格,如抵押借贷的平仓价格、交易所需的实时价格、金融衍生品的清算价格等。目前主流做法是使用预言机节点喂价或项目方自行输出价格。
这种价格采集方式主要是接入中心化交易所API,将数据上传或多节点取中值。显然,价格博弈主要在中心化交易所完成,预言机仅做简单处理。这与区块链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的本质相悖。此外,当前预言机模式下,Token难以更好捕获协议价值,且价格信息流输出不连续。
NEST协议选择了延续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路线,以非合作博弈方式在链上同步生成价格信息。NEST的核心是预言机,允许对已开通的ERC20 Token/ETH进行无许可报价和验证。报价者身份不重要,关键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套利验证价格。参与博弈的玩家越多,系统越安全,可承载的资金规模越大。
比特币吸收了传统账本系统的精华,将转账以去中心化方式在协议上进行博弈。NEST则将加密世界的价格博弈从中心化交易所引入协议层面,这将是一场共识的持久战。以去中心化方式完善链上原生资产的价格信息流,是连接链上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一步。
"去中心化"代表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独特的智慧。区块链作为一门科学,其本质是提出假说、归纳、证明和证伪的过程。价格博弈机制延续区块链去中心化精神的假说虽然前景未知,但方向值得探索。毕竟在区块链领域,成功的样本仍然有限。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共同推动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